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2024-05-06 04:53

1. 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兴领域应用场景加快布局政策频繁利好出台,监督并推动着机器人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自机器人技术兴起以来,为满足日益旺盛的自动化生产需求,工业领域率先开启了对机器人的大范围应用,并用极短的时间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时至今日,机器人产业不仅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还被看作是国家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切入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同样受到我国的大肆青睐,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开始,我国政府就对产业行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国家又相继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通知》等系列文件,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做出积极战略部署和引导,监督并推动着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机器人行业呈现三大特征与趋势发展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多方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征并积累了不少成果,尤其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取得的傲人成绩,更是极大的鼓舞了业内人士的信心。凭借着这股士气带来的强大冲劲,我国机器人产业也迎来快速且迅猛的发展期,而其中所展现出的一些发展特征和趋势。
三大发展特征分析:
1、工业机器人发展突出,智能机器人扩张加快。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年均增速在15%以上,市场规模最高达到近70亿美元,预计2018年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87.4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比超过70%,服务机器人紧随其后。随着语音识别、视觉检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开始展现出强劲动力,预计到2020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5亿美元,成为继工业机器人之后又一崛起的细分市场。
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机构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机器人区域产业发展各具优势,资源互补供助发展
眼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表现出集群现象,形成了东中西、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6大集聚区。而各区域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基础、市场成熟度与人才环境等关键因素的差别,也形成了各自的独特优势进行互补。具体来说,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链;珠三角地区打造了多领域细分行业应用;京津冀地区营造了一定的创新生态;东北地区在工业和特种机器人上获得了优势;中部地区建设了规模化的生产基地;而西部地区引进了海内外众多龙头企业。
3、特色园区和骨干企业开始发挥出各自力量,推动产业走向集聚
当前,各地围绕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等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主导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与特色小镇越来越多。通过政企合作和强强联合推动产业发展走向集聚,已经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三大发展趋势分析:
1、应用场景逐渐向新兴领域延伸。从发展最为突出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来看,其领域已经由汽车、电子、食品包装等传统领域逐渐向新能源电池、环保设备、高端装备、生活用品、仓储物流、线路巡检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同时,各地机器人企业解决方案也由传统的汽车及3C设备制造逐步向新兴领域和行业加快延伸,大幅提高了产品生产质量与服务管理水平,加速“机器换人”进程。
2、多元应用催生细分市场巨人企业出现
目前,在新兴领域下的细分市场逐渐涌现出了一批业务水平较高、贴合行业实际、应用方案成熟的中小型机器人企业。它们凭借专业化和精品化产品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产品线条与供应体系,迅速占领相当部分市场份额,未来将对产业发展起到何种拉动作用值得期待。
3、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双创建设加快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更多企业的创新创业需求,一些具备技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已经开始与政府和海内外企业联合,推动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趋势开始逐步显现。

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2. 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您好
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有些人认为,最高级的机器人要做的和人一模一样,其实非也。实际上,机器人是利用机械传动、现代微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能模仿人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他是在电子、机械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然而,机器人的样子不一定必须像人,只要能自主完成人类所赋予他的任务与命令,就属于机器人大家族的成员。
望采纳

3. 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兴领域应用场景加快布局  政策频繁利好出台,监督并推动着机器人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自机器人技术兴起以来,为满足日益旺盛的自动化生产需求,工业领域率先开启了对机器人的大范围应用,并用极短的时间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
  时至今日,机器人产业不仅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还被看作是国家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切入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同样受到我国的大肆青睐,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开始,我国政府就对产业行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近年来,国家又相继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通知》等系列文件,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做出积极战略部署和引导,监督并推动着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机器人行业呈现三大特征与趋势发展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多方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征并积累了不少成果,尤其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取得的傲人成绩,更是极大的鼓舞了业内人士的信心。
  凭借着这股士气带来的强大冲劲,我国机器人产业也迎来快速且迅猛的发展期,而其中所展现出的一些发展特征和趋势。
  三大发展特征分析:
  1、工业机器人发展突出,智能机器人扩张加快。
  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 发布的《 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年均增速在15%以上,市场规模最高达到近70亿美元,预计2018年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87.4亿美元。
  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比超过70%,服务机器人紧随其后。
  随着语音识别、视觉检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开始展现出强劲动力,预计到2020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5亿美元,成为继工业机器人之后又一崛起的细分市场。
  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机构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机器人区域产业发展各具优势,资源互补供助发展
  眼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已经表现出集群现象,形成了东中西、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6大集聚区。
  而各区域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基础、市场成熟度与人才环境等关键因素的差别,也形成了各自的独特优势进行互补。
  具体来说,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链;珠三角地区打造了多领域细分行业应用;京津冀地区营造了一定的创新生态;东北地区在工业和特种机器人上获得了优势;中部地区建设了规模化的生产基地;而西部地区引进了海内外众多龙头企业。
  3、特色园区和骨干企业开始发挥出各自力量,推动产业走向集聚
  当前,各地围绕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等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主导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与特色小镇越来越多。
  通过政企合作和强强联合推动产业发展走向集聚,已经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三大发展趋势分析:
  1、应用场景逐渐向新兴领域延伸。
  从发展最为突出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来看,其领域已经由汽车、电子、食品包装等传统领域逐渐向新能源电池、环保设备、高端装备、生活用品、仓储物流、线路巡检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
  同时,各地机器人企业解决方案也由传统的汽车及3C设备制造逐步向新兴领域和行业加快延伸,大幅提高了产品生产质量与服务管理水平,加速“机器换人”进程。
  2、多元应用催生细分市场巨人企业出现
  目前,在新兴领域下的细分市场逐渐涌现出了一批业务水平较高、贴合行业实际、应用方案成熟的中小型机器人企业。
  它们凭借专业化和精品化产品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产品线条与供应体系,迅速占领相当部分市场份额,未来将对产业发展起到何种拉动作用值得期待。
  3、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双创建设加快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更多企业的创新创业需求,一些具备技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的企业已经开始与政府和海内外企业联合,推动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趋势开始逐步显现。
   

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4. 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5. 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6. 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然而,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紧张的缘故,各地区对于劳动力资源的争夺愈发强烈,在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工厂里,机器人将替代一半以上人的劳动,“机器换人”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目前很多企业都具有比较强烈的机器换人的愿望,一些企业正在等待扶持政策端的出台。“机器换人”后,61.5%的企业至少减少10%的一线员工,其中16.3%的企业减少30%以上一线员工,这样不仅降低了劳动人员成本,极大地缓解了人员压力,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248000台,同比增长12%根据IFR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000台,同比增速12%(2014年销量为221000台),全球范围来看,工业机器人销量仍然延续了良好的增速。亚洲市场增速最快,其中,中国市场增长17%,韩国增长50%,日本增长20%。 2009-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销量及销售规模情况 中国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6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销售19257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2个百分点;考虑到前期研发企业实现投产、新企业进入等因素,实际销量比上年增长70.8%,已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产业发展处于上升通道。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国产机器人产品结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汽车行业仍是主要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以汽车以及电子工业居多,此外还有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金属制品等领域。从应用行业看,汽车行业依旧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最大的消费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居第二位,金属制造行业位居第三位。 2017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        在政策等多方面的推动下,到2017年末,中国机器人保有量将有超过40万台。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机器人供应商进入市场。外资和中国本土机器人供应商之间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未来中国市场各种机器人的增长潜力巨大。        另外,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及机器人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十三五”期间,机器人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国内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加速增长拐点。相对于服务机器人和商用机器人在国内市场还处于探索期,工业机器人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正进入全面普及的阶段。预计到2021年末,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到11.15万台;销售量将达到23.04万台以及保有量将达到136.04万台。工业机器人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将是相当可观。   服务机器人发展动力        服务机器人在国内发展的阻力是远远小于工业机器人,原因之一服务机器人是中国公司和国外公司差距较小的邻域。由于服务机器人往往要针对待定市场进行开发,可以发挥中国本土公司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优势,从而再与国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国外机器人也属于新兴行业,目前比较大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产业化历史也多在5-10年,大量公司仍处于前期研发阶段,这也是在时间上客观给予中国公司缩小差距的机会。          原因之二,服务机器人更靠近消费端,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在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等刚性因素的驱动下,服务机器人产业将会迎来大好的春天。   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发展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和进化史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发展。从原则上说,意识化机器人已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不过意识又可划分为简单意识和复杂意识之类。 对于人类来说,是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而现代所谓的意识机器人,最多只是简单化意识,通过RoboIMEX2016的展示看出,对于未来意识化智能机器人很可能的几大发展趋势, 一、语言交流功能越来越完美;二、各种动作的完美化; 三、外形越来越酷似人类; 四、复原功能越来越强大;五、体内能量储存越来越大;六、逻辑分析能力越来越强;七、具备越来越多样化功能。 RoboIMEX2017已在路上,发那科、新松、国机智能、ABB、优必选、埃夫顿、大疆、玖的、大族激光等500多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将于8月27-29日携新品亮相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随着中国智能制造的高速发展,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机器人即将呈现。

7.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前景?

历史:

1920年,捷克作家卡罗·凯佩克(Karel Capek):   《罗素姆的万能劳工(Rossum’s UniversalRobots) 》
   第一次提出“Robot”,中文译做“机器人”。
40年代,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制出搬运核原料的遥控式主从机械手。
50年代初,美国MIT发展的数控技术为机器人在控制方面做了准备。
1961年Unimation公司生产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取名为“Unimate”。
   1962年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AMF)试制出“沃萨特兰(Versatran)”工业机器人,意思是多用途搬运机器人。
 60年代到70年代:机器人技术获得巨大发展。
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应用达到了新的水平。
90年代,由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传感器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得机器人的研究在高水平上进行。
进入21世纪,未来的机器人技术将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对环境自主性强、具有多种感觉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的方向发展。
机器人学
   机器人学是关于机器人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力学、机械学、规划系统、控制论、传感技术、计算机学、电子学以及人工智能。 
   美国机器人专家W·E·Snyder曾对工科大学生说:“尽管只有少数人能成为机器人的设计者,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成为机器人的使用者,其中很多人将作出购买和应用机器人的决策。”  

前景:

虽然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在各种场合有条不紊地做着不同的工作目前还只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但是,随着近年来实用型家庭机器人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人预言,若干年后,此类机器人将如同现在的个人电脑一样普及。人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处理家庭中繁重、琐碎和重复性的工作,比如打扫卫生、修剪草坪等等。 

擦玻璃窗这个活儿,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干。巴西圣保罗市著名的阿涅比会展中心,其主展馆是一个钢架结构建筑,为了加强采光效果,建筑师将拱形房顶设计成全玻璃结构。如此一来,要想保持总面积近2万平米玻璃屋顶的清洁,可成了一件令人头痛的问题。每逢雷雨过后,会展中心工程部就不得不聘请7、8名专业清洁工干上一周时间,费时费力。今年初,工程部特地从德国订购了两个专业清洁机器人,代替工人来完成这项麻烦的工作。这两个擦玻璃自动机悬吊在房脊上,沿着房顶的一根根钢架灵巧地上下穿梭,独立作业,仅用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全部清洁工作。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布鲁克斯教授认为,若干年后,机器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将会类似于今天的计算机。他在专业杂志《技术评论》上撰文:“我坚信,机器人今天所处的发展位置就像计算机1978年所处的位置一样,不久的将来,家用型机器人就会进入普通百姓家,它们会帮助主人打扫房间、清洁地板、修理草坪,需要时还可以当门卫看家。”巴西圣保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负责人卡洛斯也表示,大约10年之内,兼多种任务于一身的家用全能机器人就将开发成熟,投入成批生产。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家用型机器人将来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照顾老人。德国一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家用机器人。它不光可以帮主人做简单的家务,如准备餐具、打扫卫生等,而且可以搀扶主人走路,提醒主人按时服药,并能把掉到地上的物体拣拾起来。 

对此,卡洛斯表示:“此类机器人具有的传递物体的功能可以帮助某些人,比如说老年人或者残疾人保持生活自理能力,但机器人绝对不会完全替代真人进行护理工作。”他指出,目前所设计出来的机器人只能通过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工作,面对复杂情况,它们不具备识别能力,更不会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目前,全世界工程师和科学家仍在深入研究机器人。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试验所遥控机器研究和应用小组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致力于开发有关程序,使机器人具备与人类思维过程相类似的人工智能。 

项目负责人尤因博士指出,目前,操控机器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协商控制”和“反应控制”。相对来说,前者是一种传统的具有优势的控制方式,它以数学精度来构建路线和行为样式,使机器人的行动形成一整套步骤。依次执行这些步骤,机器人就能达到活动的目的。这就好像是蒙着眼睛的海盗在寻找埋藏的宝藏:从A点出发,向北走36步,然后向东走12步,再往东北方向走4步到达X点,找到宝藏。 

但这种方式的缺陷是,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干扰了机器人的进程(比如说,路线错误或者缺少行动细节),机器人就必须被迫停止,接受路线和行为计划的重新编订。“重订计划”如果多次反复进行,其花费将是相当昂贵的。此外,如果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碰到不可预料的障碍,如岩石或者洞坑,为了保证机器人的安全,还需要调入备用程序来取消本次行动。 

“灵活控制”方式则摆脱掉路线和计划编排,将重点放在现场周围环境的观察上,就好比是这样:如果前方有岩石,那么减速;如果发现地里有某一物体X,那么挖寻。 

同时,尤因博士还一直关注研究“行为基础控制”。这是一种与“反应控制”相一致的控制方式。“行为基础控制”允许机器人在实时观察不可预料的、不断变化环境的同时,仍能遵循计划编排。它允许机器人有很大的灵活性,像人一样通过改变计划去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在宇宙空间探索中,这种控制方式显示出了许多优势,比如减少由于从地球上操作远距离机器人所产生的通讯迟滞。 

在谈到机器人的明天时,尤因博士说,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意味着不远的将来机器人就能像人一样思考,但通过人工智能的研究,它们能够变得更容易沟通、更具独立性、更加高效。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前景?

8.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需求潜力巨大,行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使服务机器人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提升,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自动定位导航等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融合不断深化,智能产品不断推出。例如,优必选联合腾讯云小微发布智能教育娱乐人形机器人Qrobot Alpha,通过整合腾讯云小微的智能语音交互能力,以及QQ音乐、企鹅FM、翻译、百科、个人助手、智能家居等内容和服务,加速向生活领域延伸。
2013-2018年整体处于飞速增长阶段,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5.3%,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到2020年,随着停车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亿美元。


中国已在医疗、教育、烹饪等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随着机器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快速扩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模式不断丰富。如沈阳新松与国内知名医院合作,共同研发出国内首台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消融医疗辅助机器人,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沈阳中瑞福宁推出多款养老助残服务机器人,Bestic用餐辅助机器人体积小巧,操作简单,饮食障碍人士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意愿吃饭;与此同时,一些优秀的平台型企业如云知声、出门问问、思必驰等为机器人公司提供使能技术,使得智能语音迅速得以普及,从而拉动产业的高速成长。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8.9亿美元、5.1亿美元和4.4亿美元,家用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相对领先。

创意出众和就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智能机器人企业创新极为活跃,凭借出众的产品创意、独特的技术优势、优秀的核心团队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双重认可,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可将智能机器人分为工业、服务、特种三大类别,其中,服务类比又可再细分为家用服务、医疗服务和公共服务。围绕业务规模、创新力度、品牌价值、投融资情况等维度,我们针对目前国内相对较为典型的一批智能机器人企业进行了活跃度评价,具体分为三个梯队,以便为后续行业研究、市场分析和资本投向提供参考依据。



家用服务机器人将成为行业重要细分领域
2018年,全球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44.8亿美元、25.4亿美元和22.3亿美元,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48%,分别高于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21、24个百分点。
而对比我国,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3.9%,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其中,我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8.9亿美元、5.1亿美元和4.4亿美元,家用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相对领先。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